多管齐下 小儿肛裂护理指南
肛裂是婴儿期的常见病,病因主要与宝宝的饮食有关。那么,肛裂是如何形成的呢?宝宝肛裂了要怎么办才好?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防患于未然呢?一起来看看吧。
宝宝肛裂的原因
母乳喂养儿大便多偏稀,次数偏多,稀便只附着于臀部或外阴部表面,用温水清洗很容易清洁局部。
频繁把便,宝宝会频繁用力,加上自身控制肛门括约肌的韧带相对松弛,非常容易造成直肠黏膜经肛门突出的现象——脱肛,以此造成排便时部分梗阻,增加排便费力程度,进而导致肛裂。
宝宝肛裂了怎么办
有些便秘的宝宝已出现肛裂,排便时,肛裂会带来剧烈疼痛,进一步导致不愿排便,加重便秘。所以,对于便秘的宝宝,家长一定要请医生检查,是否已出现肛裂。
如果有肛裂,仔细观察宝宝的肛门能够找到小裂口。肛裂在排便时会有鲜血附着于大便周围。
家长可观察到血液呈小块状。大便排出几分钟后可见到小凝块。大便干燥的宝宝较容易出现肛裂。
若有肛裂,应坚持用黄连素水浸泡或湿敷局部,再使用红霉素等含抗生素软膏,促使肛裂尽快痊愈。
每次排便前,肛裂部位涂些抗生素软膏,增加润滑。服用益生菌解决便秘的同时可使用红霉素等药膏涂于小裂口处,没有必要口服抗生素。
如果宝宝肛裂严重,建议家长带宝宝到小儿外科医生处检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是否需要继续使用局部药物治疗。
如何预防宝宝肛裂?
肛裂容易由便秘并发引起,只有解决便秘才可纠正肛裂。平时家长可以注意以下几点,预防宝宝肛裂:
1.尽可能不用干燥且粗糙的纸巾直接擦拭婴儿肛门部位;
2.便后用水冲洗臀部,并用软布蘸干或风干;
3.经常检查宝宝肛门部位,及时发现问题;
4.预防和治疗便秘等。
肛裂的宝宝应忌食或少食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生姜、蒜、葱等,这些食物会导致便秘,并使肛门直肠部充血明显,诱发或加重肛裂。
宝宝患肛裂后肛门疼痛,排便困难,还会导致其他身体不适的症状,因此做好预防工作十分重要。爸爸妈妈要加以督促,减少便秘的发生,才能尽量避免肛裂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