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肠胃炎 四大护理要点
小儿肠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婴幼儿胃肠道功能比较差,对外界感染的抵抗力低,稍有不当就容易发病。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宝宝急性肠胃炎呢?
小儿肠胃炎的原因
1.气候变化:过冷会使肠蠕动增加,而过热可使胃酸及消化酶减少分泌,这些都可以诱发急性肠胃炎。
2.喂养不合理:宝宝吃得过多,过少或过早、过多吃淀粉类、脂肪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突然断奶等,都能引起宝宝拉肚子。
小儿肠胃炎的症状
孩子的第一次肠胃炎会发生在6~24个月之间。由于这时候孩子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第一次感染也可能是最危险的。
轻度的肠胃炎的现象就是一天大便次数5~8次,有轻微发热现象。而中度肠胃炎则一天大便次数超过10次,发高热,大便为水样、泥状、细菌性带有粘液,有脱水现象。
严重的肠胃炎则一天大便次数在15次以上,水样大便喷射而出,有重度脱水现象,即皮肤干燥、眼球凹陷、眼圈发黑、小便减少,口渴、不安。
小儿肠胃炎怎么办
1.大量补充口服补液盐:肠胃炎最大的危险是脱水,以及由此导致的水电解质紊乱,因此最重要的事情是补充足够的液体。
2.远离饮料和牛奶: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多吃不容易消化,可能会加重肠胃炎。牛奶也常会使胃病恶化,是否可以继续使用应遵医嘱。
3.慢慢地引入食物:呕吐、腹泻等急性症状的消失并不意味着消化道功能恢复正常,为减少肠胃负担,患儿应适当减少进食量,饮食要易消化。
可以从液体状食物开始,逐步过渡到面包、土豆、大米等,待肠胃逐渐恢复后,再尝试食用瘦肉和煮熟的蔬菜。千万不可食用油炸、辛辣和高脂肪食物。
4.尽量不要吃药:药物对小儿肠胃炎作用并不大,有的还会带来副作用,可能会扰乱肠胃功能,抗腹泻药物可能使感染持续更长时间。
大多数情况下,小儿肠胃炎会自愈。但如果孩子出现呕吐超过3天,腹泻超过7天,发烧超过2天,一定要及时送医就诊。
每年秋冬季是肠胃炎多发的季节,家长要让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增强免疫力,才可以抵抗病毒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