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选用退热药

小儿发热 如何科学选用退热药
当孩子发热,浑身发烫时,家长难免慌了手脚。想要给孩子吃退热药又怕有副作用。到底什么时候才需要给孩子吃退热药呢?挑选儿童退热药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为何推荐38.5℃服退热药? 因为体温达到38.5℃并不意味着是最高温度,很多时候体温还会继续上升。因药物吸收需要一定时间,而这段时间内体温还可能继续上升。
当体温达到38.5℃时服用退热药至少需要几分钟或更长时间才能起效。退热药物起效时间正好温度是39℃左右。
另外,如果体温上升得很快,就应该服用退热药物;如果是缓慢上升,可加以观察,并辅以物理降温。
服用退热药的三种途径 1、传统的口服途径,是经常推荐的途径; 2、经肛门直肠使用栓剂。对于呕吐或对口服药物极力拒抗的婴幼儿可以使用; 3、肌肉或静脉注射,是目前不推荐的途径方式。
儿童退热药的成分 通常儿科医生推荐的婴幼儿退热剂主要有两种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而含有阿司匹林的药物是不能给12岁以下的儿童服用的。
对乙酰氨基酚的有效退热时间为3-4小时;布洛芬的有效退热时间为6-8小时。当孩子高热时,可交替使用两种药物,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例如服用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3-4小时,若体温再度超过38.5℃,可服含布洛芬的药物;若6-8小时后再度升高可服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如此交替使用。
儿童退热药的使用剂量 日常生活中,最常给孩子选择的退热药是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泰诺林。它有两种剂型:幼儿使用相对浓缩(100毫克/毫升)的滴剂、儿童使用相对稀释(32毫克/毫升)的混悬液。
最常给婴幼儿使用的退热栓剂为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剂量为150毫克。每公斤体重每次用量为10-15毫克。
家长可根据婴儿体重选用半粒、1粒、1.5粒或2粒,可4小时重复1次。使用前可在栓剂外表涂少许润滑剂,比如橄榄油等。
不论是服退热药,还是物理降温,最终退热都要经皮肤发汗、呼吸、排尿、排便等生理过程而实现,因此发热时多饮水或奶等液体甚为重要。
当孩子发烧时,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紧张,记住药物成分来挑选儿童退烧药,才可以避免出错。也要注意按照剂量服用,才能让宝宝尽快退烧,恢复健康的状态。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