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焦虑症”大揭密
许多家长发现,家里的小宝宝仿佛一到黄昏时刻就会显得烦躁,问过医生才知道这种情况叫做宝宝的“黄昏焦虑症”。那究竟什么是“黄昏焦虑症”呢?
什么是黄昏焦虑症?人到了傍晚,会觉得疲倦,劳累,成人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弱化这种状态,所以影响不大。而小宝宝的神经发育不完全,还不能够排除黄昏疲倦压力。所以就会表现出在黄昏时段,哭闹不安。
如何化解黄昏焦虑症?一、3个月内的宝宝:1、妈妈可以用柔软的襁褓把宝宝包起来,让宝宝有一种回到妈妈子宫的安全感,然后轻轻地在房间里走动,安抚宝宝的不安情绪。
2、抱着宝宝,温柔地和宝宝聊天或低声哼唱他熟悉的歌曲,为宝宝制造出一个平静的氛围,也可以让宝宝慢慢地安静下来。
3、3个月内的宝宝大多数时间都在睡觉,但如果宝宝睡觉时间正好与黄昏时刻冲突,妈妈可以调整宝宝睡觉时间。例如,让他在黄昏前就美美地睡上一觉。
二、6-8个月的宝宝:1、一些宝宝之所以在下午五六点钟特别吵闹,主要是因为生活毫无规律可言。给宝宝制订更科学的作息习惯,会让宝宝更顺利地度过黄昏不应期。
2、宝宝要睡觉之前,避免给宝宝太过于刺激的逗玩,太鲜艳或是宝宝比较陌生的玩具,都要避免在这个时间段拿给他玩,这会大大地挑起宝宝的好奇心,更难以入睡。
3、妈妈尽可能地在这个时间亲自陪伴宝宝。这个时期的宝宝特别依赖妈妈,虽然宝宝会自己找奶嘴来排除分离焦虑,但如果妈妈在身边,宝宝能更快平静下来。
三、10-12个月的宝宝:1、傍晚时分,屋内光线慢慢昏暗下来,宝宝的情绪也会随着焦躁,如果能够把家里的光线弄得明亮一些,也能让宝宝安静下来。同时可以播放一些甜美,有节奏感的音乐。
2、这个时期的宝宝已经非常喜欢到户外活动了,每天固定傍晚带宝宝到热闹的地方玩耍,时间长了,慢慢会形成条件反射,到了该出去玩的时间了,可以让宝宝产生期待感,从而降低宝宝的疲惫情绪。
四、1-2岁的宝宝:首先妈妈要镇定,如果哄睡无效,不妨带他四处走动,或是按宝宝提出的要求,看一会儿动画片,或是吃他喜欢的小零食。
当宝宝出现黄昏焦虑症状时,很多妈妈会因为焦急,不知如何安抚宝宝也变得情绪紧张,从逗哄无效转为暴怒,严厉地责骂或是打宝宝的小屁股,都会让宝宝陷入更不安的情绪。
一般到了黄昏的时候,爸爸就会下班回家啦,妈妈们就可以让孩子的父亲陪着孩子一起玩耍或者是让他载着孩子出去兜兜风,也许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