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熊孩子怎么办?

家有熊孩子 拿你怎么办?
导语:相信大家在网络上或者现实生活中都遇到过熊孩子,爱翻东西、蹦蹦跳跳不停歇,甚至是无理取闹。遭遇熊孩子,家长到底应该如何教育呢?且看这期的精彩内容。
熊孩子“熊”的原因 1.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 宝宝两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所提高,加上他开始意识到了“我”的力量,因而什么事都想参与,但这种表现往往与你的规范相抵触。
2.宝宝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 宝宝好奇心强,对什么都要摸摸碰碰。如果你不理解这种好奇的探索心理,认为宝宝是在胡闹、调皮而限制他的行动,甚至训斥、打骂他,很容易引起宝宝不满。
3.宝宝的运动能力发展了 随着体格的快速发展,宝宝的身体活动能力逐渐成熟,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的独立活动空间,因此不断地去独立尝试做新的事情。
熊孩子如何教育 1.允许“熊”但要有度 “熊”是孩子的一种天性,作为大人应允许孩子有“熊”的行为,但不能没有限度。孩子在“熊”时,也在观察大人的底线,如果一味溺爱放纵,只会让他们变本加厉,养成孩子的不良习惯。
2.转移孩子注意力 当孩子要表现出熊的一面时家长应用其他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这样就可以避免孩子破坏物品,也免除了与孩子的正面冲突。
3.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孩子闹别扭,总有些内在的特殊原因,此时父母就注意观察分析,找对原因。可能孩子受了委屈,心里不痛快,无法释怀,就借机向父母发泄,事事和父母对着干。
4.家长要赏罚分明 家长必须赏罚分明、言出必行,平时给孩子订好规矩、做好榜样,言传身教的将正能量传递给孩子,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
5.给孩子立个规矩 要给熊孩子立个规矩,让他从小就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个意识在宝宝头脑中扎下了根,就会成为他的行为准则,形成自律。宝宝需要一个界限,这个界限给他展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6.需要循序渐进 绝不可急于求成,切不可因为孩子的出格举动当众严厉训斥或体罚,应该将其带到没人的地方再进行耐心教育。
孩子虽小但是自尊心很强,这对孩子的自尊心伤害至深,或许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性格。要想让熊孩子真正有所转变,需要平时长期的训练。
温馨提示 孩子在3岁之前,一般都比较顺从,父母说什么,就听什么;父母说这些东西不准碰,他就不碰。3岁时孩子开始形成独立性,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变化,并注意教育引导。
结语:乖巧的孩子大家都喜欢,但熊孩子也不应放任不管,或者打骂批评。对孩子的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要多跟孩子沟通,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以及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