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细数乙肝6大传播途径
“乙肝”总是让很多父母谈之色变,与其整天担惊受怕,不如来全面了解一下乙肝的症状以及传播途径,防患于未然更重要。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会传染,但几率不大。 主要通过血液、母婴父婴、医源性传染、性接触等途径传染。
1、四肢乏力、精神不集中、易困易疲惫、精神不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并且带有发热、精神萎靡、腹痛和消化不良等。 2、体内胆红素升高时,还会出现黄疸症状,皮肤发黄、眼睛发黄、尿液发黄等症状。
1、母婴传播:这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有3种途径,即宫内传播、产时传播、产后传播。
2、父婴传播:患有乙肝的男性,尽管妻子无肝炎,但这种受精卵发育的子代会成为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这种传播方式称为父婴传播。
3、医源性传染:在医院检查治疗过程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又反复使用被乙肝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引起感染的,这个叫医源性传播。
4、输血传播:输入被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后,可引起输血后乙型肝炎的发生。
5、密切生活接触传播:包括一起生活当中只要皮肤黏膜有受到损害,那就有可能被感染。
6、性传播:乙肝患者可以通过性传染,性传播也是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另外接吻也能传播,如果口唇黏膜破损了也有这种可能性。
在临床上,70%以上乙肝患者通过治疗,使病情得到改善或使病情进展的速度减慢,但乙肝被彻底治愈的几率比较小。
阻止母婴传播最重要的办法是婴儿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疫苗,如果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合用效果更佳,阻断母婴乙肝病毒传播的有效率在90%以上。
孕妇携带乙肝病毒,并不是100%都会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爸妈应采取相应对策,注意产前、生产过程中以及孩子出生后的种种预防,让宝宝远离乙肝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