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产后出血6个注意要记牢

预防产后出血 n件事要记牢
产后出血是分娩时常见的疾病。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进行产后出血的护理?一起来看一下吧!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包括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至产后2小时以及产后2小时至24小时三个时期,多发生在前两期。
1、宫缩乏力:多在分娩过程中已有宫缩乏力,延续至胎儿娩出后。特点是胎盘剥离延缓,在未剥离前阴道不流血或仅有少许流血,胎盘剥离后因子宫收缩乏力使子宫出血不止。
2、软产道裂伤:出血特点是出血发生在胎儿娩出后,此点与子宫乏力所致产后出血有所不同。软产道裂伤流出的血液能自凝,若裂伤损及小动脉,血色较鲜红。
3、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血不凝,不易止血。
1、产褥期是生殖器官复原的一段时期,由于气血虚弱,特别容易导致风寒入侵而形成瘀阻。故产后应注意保暖,避免冒寒当风,禁忌生冷刺激,防止寒邪内侵。
2、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并逐日增加运动量,这样较有利于恶露瘀血的排出,促使子宫复旧。有条件者可学做产后保健体操,加强全身锻炼,尽快恢复体力。
1、孕前:做好孕前及孕期的保健工作,孕早期开始产前检查监护,不宜妊娠者及时在早孕时终止妊娠。
2、妊娠期:孕妇如有贫血、血液系统疾病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治疗得到纠正。如果是双胎、羊水过多、患有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征或以前有产后出血史的,应提早住院分娩。
3、临产时:帮助产妇消除顾虑,在子宫收缩间隙时要积极的休息和饮食,避免体力过度消耗,指导正确的分娩方式,使产妇顺利地自然分娩。
4、产后:为防止分娩12小时以后的出血情况,产后应在产房内由助产士观察2小时,如无异常才能回到母婴室休息。
产后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于营养为宜,平常可多吃碱性食品如豆腐、海带、奶类及各种蔬菜水果等,帮助失血的产妇更快地恢复身体机能。
产后出血的原因不一,且具有较大的危险性。所以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诊断非常重要。妈妈们在孕前和孕中要防患于未然,在产后积极护理,一定要保持平稳的心态。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