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留心抚触的10个误区

妈妈留心抚触的10个误区
抚触能使宝宝心情愉悦,父母也可心旷神怡,但是许多妈妈在给宝宝做抚触的时候存在误区。那么,该如何正确的给宝宝做抚触呢?
给宝宝做抚触的十个误区。误区1:睡前才能做抚触。对于部分宝宝而言,抚触是陌生的,还没懂得享受抚触按摩的美好。在睡前,宝宝正是又困又累的时候,又怎么会开开心心让你抚触呢?
误区2:躺着做抚触。宝宝趴着也能做抚触,抚触的时候应尽量覆盖宝宝的每一块肌肤,因此趴着做抚触是非常必要的。
误区3:必须一动不动。当宝宝在吃手时就抚摸宝宝的脚丫,蹬脚就抚摸肩膀,打挺正好就摸摸背!最正确的抚触应该是“顺势而为”,而不是“逆势而上”!
误区4:抚摸只能用手。任何你能找到的安全的、卫生的物品都可以作为抚触工具。只是这些工具必须遵循:从轻柔刺激逐步增强触感的原则进行。
误区5:满月后才可以开始抚触。医生倡导从离开产道那一刻开始,妈妈就要用温柔的手抚摸你的宝宝!
误区6:宝宝不喜欢就不做抚触。触觉比较敏感的宝宝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抗拒,我们只要慢一点、温暖一点、更柔和一点,宝宝们都会很快接受。当然,冰凉粗燥的手、力度太大都会引起宝宝的抗拒。
误区7:宝宝3个月后就不做抚触。有一种说法是宝宝在三个月后就可以不用做抚触了。其实建议在宝宝3岁前都要坚持做抚触,如果可以请终生给与孩子爱的抚触!
误区8:一次必须全套手法、全身做完。每天至少抚触15分钟,可以利用一切碎片时间做抚触,挨挨胳膊、碰碰腿儿,能做多少做多少,抓准机会就做,不需要一次性做完。
误区9:抚触就是随便摸摸。其实,抚触的力度和频度、给与怎样的触感,这些都要根据宝宝各区域的触觉发展情况来决定。
误区10:专业抚触师比爸妈做得好。爸爸妈妈和他人给宝宝做抚触的最大不同就在于:爸爸妈妈可以通过抚摸宝宝的肌肤,把深深的爱传递给宝宝,更好的帮助宝宝建立安全型依恋。
宝宝有部分区域会比较敏感、一些区域比较迟钝。如口腔触觉很敏感,而脚部触觉很迟钝。家长们要根据宝宝不同区域的敏感程度来控制抚触的力度。
给宝宝做抚摸不仅可以带给宝宝安全感,让宝宝心情舒畅,还能增强宝宝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所以无论有多忙碌,都不要忘记回家摸摸宝宝,陪宝宝玩上一小会。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