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冻需掌握4大要领

妈妈必看 秋冻需掌握4大要领
导语: “秋冻”的意思是说,虽然到了秋凉时节,但也不必忙于添加衣服,做到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那么秋冻要如何“冻”才正确,才健康呢?
为什么要“秋冻”? 宝宝离开母体后,需要逐渐适应外界寒暖的变化,调节体温。如果这时给孩子暖衣厚被,孩子要调节体温就要出汗,而体液过多消耗,就不能适应寒冷刺激。所以要锻炼孩子的耐寒力。
掌握“秋冻”四大要领 1、掌握气温防突变 当天气变化反常,气温急降时,如果仍坚持“秋冻”,不给孩子保暖,势必会伤风感冒,一定要掌握气温变化,及时地给孩子增减衣服,必要时仍需适当保暖。
2、各项参数有指标 秋冻时令指标:秋冻适宜节气是从立秋到立冬的三个月。从初秋开始就让孩子对冷环境的逐渐适应锻炼。
室内外温差指标: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2—5℃时,孩子外出不必增加衣服。如果室内外温差超过7℃,应该及时添加衣服了,否则容易感冒。
昼夜温差指标:秋季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温差小于8℃时,宝宝可以接受耐凉锻炼。一旦昼夜温差>10℃时,就应该给宝宝及时添加衣服了。
观察感受指标:如果宝宝面红、气喘、烦躁、多汗,表明温度过高,应降温减衣;反之,面色发白、手脚发凉、打喷嚏、流鼻涕、起鸡皮疙瘩或打寒战,表示过冷,应添衣加被。
3、不同年龄各有度 婴儿:入秋后只需单衣薄被,不要紧包紧裹,要衣带宽松、被褥轻柔,便于宝宝肢体舒展活动;当室温降至20℃以下,可穿夹衣,盖夹被。在同样的室温环境中,尽量比大人减少一层衣被,因为孩子代谢旺盛,产热多。
2—3岁幼儿:秋天宜穿纯棉贴身线衣裤,易于吸汗。随着温度下降,可单层加衣,不要给孩子穿化纤衣服,因为化纤衣服易产生静电,它会加重皮肤的干燥,而且化纤衣服不透气。
3岁以上幼儿:活动量增加,秋季更不能穿厚衣、高领上衣,活动时可穿单薄的运动服。秋季给孩子穿得过于厚实、严密,过度保暖,使身体容易出汗,反倒容易着凉感冒。
4、体质差异硬指标 宝宝体质是最重要的指标,即“秋冻”应因人而异。体质较虚弱的小儿不应实施秋冻锻炼,因为他们对气候比较敏感,尤其是早晚天气变化大时容易感冒,所以不可以盲目实施秋冻训练。
温馨提示 秋冻也需要掌握一个度。深秋之后,昼夜温差大,这时儿童要注意及时地适当增减衣服,以防身体过冷而着凉生病,或过热出汗着风而患感冒等。对于身体弱的儿童而言,则不适宜强行秋冻。
结语 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自身调节能力较差,遇到寒冷刺激,身体不能很快适应,感受风寒邪气后,极易诱发疾病。体弱多病的儿童,重点是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以便平安度过“多事之秋”。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