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招防治新生儿母乳性黄疸

5招防治新生儿母乳性黄疸
宝宝的黄疸一般都会很快褪去,但若是持续了1-2个月,很有可能是得了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都有哪些症状,又该怎么预防和治疗呢?一起看看吧!
喝母乳的宝宝,母乳中的脂肪分解而产生脂肪酸抑止分解胆红素的酸素,造成黄疸的持续,大约1-2个月,这个现象就叫做母乳性黄疸。
黄疸不消退。在生理性黄疸期间,即出生后2天-2周发生,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失。
黄疸程度以轻、中度为主(≥342mol/L),重度少见,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多见。
一般情况好。婴儿除黄疸外完全健康,吃奶好、大小便正常、体重增长满意、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HBsAg阴性。
停母乳后黄疸迅速消退,不停母乳胆红素也会自行降至正常。
要到医院接受检查,确认宝宝是否为母乳性黄疸。如果确认为母乳性黄疸,一般不需治疗,正常喂食。
黄疸症状较严重的宝宝可以给以保肝、酶诱导剂等药物治疗。同时,要给予患儿以保暖、增加热量、预防感染等支持疗法,防止加重黄疸。
妈妈在怀孕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
宝宝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增加新生宝宝早期乳汁摄入量,可使新生儿体内热量增多,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可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
为了减少本病的发生,应鼓励乳母早开奶,多次少量喂奶,增加大便次数,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可降低黄疸发生率。
大多数情况下,母乳性黄疸不会对宝宝的成长和发育造成影响,但爸爸妈妈们也需警惕避免其转变为病理性黄疸,早预防,早应对。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