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治疗儿童暑热
每到暑期儿童发热就会多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暑季气温高且湿度大,儿童适应力弱者体温调节功能失常导致体温升高。二是贪凉饮冷、风扇直吹、空调温度过低、冒雨受寒等,使汗腺功能失常,不能出汗散热,导致体温升高。三是感染病原微生物导致体温升高。
暑季体温调节功能失常而发热中医称之为阳暑,多见于体弱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随气温上升而升高,随气温下降而降低,或在阴凉环境中能保持体温正常,可伴有出汗、口渴、多饮、多尿等,化验检查均无阳性结果。治疗方法主要是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居室内通风降温,让孩子睡足觉,同时注意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备足凉开水、绿豆汤、酸梅汤等清凉饮料,也可用清暑益气汤、六一散、竹叶石膏汤、温下清上汤等方剂调理。
暑季受凉后汗腺功能失常而发热中医称之为阴暑,多表现为无汗恶寒、头痛身痛、肢体疼痛而心烦,或有呕吐便溏、腹痛腹胀,化验检查多无阳性结果。常用清解散、大顺散、藿香正气液等散寒化湿,解热退表。
孩子感冒不一定是坏事
很多家长认为,小孩感冒发烧一定要输液,用抗生素,认为这样才好得快;有的则是觉得孩子吃药很苦,所以干脆输液。其实这些都是不正确的。
孩子感冒发烧不是件坏事。中医认为发烧是人体“邪正相争”的结果,是人体对抗外邪的一个自我保护机制。此时人体毛孔会闭合以阻挡外邪入侵,在人体内部形成“关门打狗”之势,把外邪束缚到体内进行消除,在斗争的过程中就会生热发烧。这本身会有一个自行恢复的过程,大人不应该一味追求康复的速度,而忽略孩子自身的抗病能力,一见孩子感冒发烧就带孩子去输液、吃抗生素。
从西医的角度来说,感冒都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此根本不起作用。用得多了,反而会使孩子的免疫力越来越差,甚至损伤肝脏、肾脏。
孩子发烧如果不超过38.5℃,就不要给孩子退烧;如果超过了,主张用物理方法给孩子退烧,如在孩子手心脚心擦酒精、额头放凉毛巾等;如果要使用退烧药,建议选用中成药或中药汤剂。
法宝一:哪些中成药适合治疗小儿发热?
中医学认为,小儿发热主要是由于外感温热邪毒,邪热亢盛所致。因此,中医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多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用于小儿发热的中成药很多,应该根据什么选择不同的中成药呢?
小儿发热是临床的一个常见症状。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有感染所导致的发热,也有其它因素导致的发热。中医治病很重视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也就是说,根据不同的病因和临床症状,采用不同的治法。同是一个发热症状,因其病因不同,临床伴随症状亦随之有别。所以,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中成药。
对小儿发热初起,临床主要为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即中医所说的邪热在表阶段,中药应选择清热解表剂。常用药有小儿感冒冲剂、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小儿金丹片、桑菊银翘散、小儿清热灵、妙灵丹等。
对发热持续较高的患儿,且伴有一些全身症状,如头痛、呕吐、乏力、口渴、大便干燥、尿黄、舌红苔黄等,属中医邪热亢盛阶段,中药应选择清热解毒之力较强之品。常用药有小儿牛黄散、小儿羚羊散、紫雪散、至圣保元丹、清开灵口服液、小儿清热散等。
对高热不退,伴有头痛、烦躁、高热惊厥或神昏者,中药应选择清热解毒,镇惊熄风之剂。常用药有小儿急惊粉、牛黄清宫丸、回生救急散、牛黄抱龙丸、安宫牛黄丸等。
对小儿发热后期,体温渐退,其它症状好转,但仍有低热、盗汗、手足心热、口渴、便干尿黄者,中药应选择滋阴清热之剂。常用药有青蒿鳖甲片、养阴清肺膏等。
总之,小儿发热时可根据不同疾病和不同症状,选择适当的中成药治疗。但小儿热势较高时,多数中成药不能起到迅速退热的作用。临床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应用其它退热方法,如物理降温、西药降温等。对感染所致的发热,可根据不同病原体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或其它药物治疗。
暑季感染病原微生物而发热中医称之为暑温,应在对症及抗感染的同时辨证施治:
有发热恶寒、鼻塞咳嗽等感冒症状者称冒暑,常用新加香薷饮、苏叶杏仁汤化湿退热、宣肺止咳。
有发热咳嗽、痰鸣喘息等症状者称暑咳,常用甘露消毒丹、三仁汤等清肺化湿,解毒退热。
有发热头涨、烦躁呕恶、胸脘痞闷等症状者称冒秽,常用藿香正气散、玉枢丹等芳香避秽,化湿涤浊。
有高热汗多、心烦头痛、口渴等症状者称暑入气分,常用白虎汤、生脉注射液等清暑泄热,益气生津。有持续发热,夜间高热,睡眠不安,时有谵语者称暑入心营,常用清营汤、安宫牛黄丸、清开灵注射液等泄热凉营,清心开窍。
有发热,头目不清,气粗咳嗽,出斑发疹,鼻衄吐血等症状者称暑入血分,常用犀角地黄银翘汤、神犀丹、黄连三七等凉血解毒。低热日久不退、心悸烦躁、舌红苔少者称暑伤气阴,常用梅汤、青蒿鳖甲汤、三甲复脉汤等清热养阴。
法宝二:不妨试试中医的食疗:
三根葱白、半块生姜熬汤,快熟时放入红糖,这个食疗方子对风寒感冒特别有效。
多吃青菜。春天孩子的饮食以辛甘、清淡为主,特别要强调的是一定要多给孩子吃绿色蔬菜。因为甘食厚味,易生内热,生痰为患,又因春季阴雨而阻滞不出。多吃青菜,可以内清其积,以利身体健康。
喝蜂蜜水。中医理论认为风多易燥,风燥外邪侵袭人体,很容易入里化热。而蜂蜜具有润肠通便、润肺止咳、益气补中、解毒的功效,是大自然给孩子最好的春季礼物,天天给喝杯蜂蜜水有益于孩子的健康发育。
法宝三:哪些水果能预防儿童暑热?
苹果:脾胃虚寒型的慢性腹泻需用锡纸包裹、煨熟吃
含最多果糖、有机酸、果胶、微量元素
1.果胶:属于可溶性纤维,促进胆固醇代谢、降低胆固醇水平、促进脂肪排出;
2.微量元素:钾扩张血管、有利高血压患者;锌缺乏会引致血糖代谢紊乱与性功能下降。
3.可条理肠胃:纤维物有助排泄;对腹泻也有收敛作用。
4.苹果皮+数片姜煮水:可止呕吐。
5.可减梨之寒,强化润肺润胃。
南北杏+梨
南北杏、梨(带寒)+银耳(偏凉)煮糖水,治声沙口干。但较适合本身带实热、或虚火需要清热之人。
南北杏、梨(带寒)+川贝母9克煮糖水,强补肺气。
南北杏、梨(带寒)+百合煮糖水,养阴安神。
秋季润肺糖水:苹果/梨数个+1两百合+石斛15克+南北杏9克
椰子:
性质温和/ 椰肉可补阳火、强健身体,适合身体虚弱、四肢无力、容易疲倦者。
体内热盛者不宜。
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多。
椰子糯米炖鸡,有补益功效。
椰子水+沙参+百合+石斛=清热养阴
椰子水+冬瓜子=泻肺火
椰子水+性凉的银耳或清补的黄耳
柠檬:
胃病者不宜柠檬茶。
1.柠檬汁+暖水+盐=祛痰功效、比橙和橘强。
2.感冒初期:柠檬+蜜糖冲水=舒缓喉痛/减少喉咙干涸不适
3.可安胎[宜母子]、美颜、去斑、防止色素沉着、改善子宫前倾、子宫韧带松垂甚至闭经
4.清柠可降血压胆固醇、改善心血管。
无花果:
可治溃疡
果肉含钙、磷、镁、铜、锰、锌、硼多种必须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1.主清利咽喉、开胸膈、清痰化滞
2.五痔肿痛、煎汤频熏之、取效
3.加速伤口复原、对消化道溃疡有疗效。
4.医治痔疮出血、对大肠癌有辅助作用。
5.含抗氧化物、抗衰老。
6.含果胶和纤维、吸附肠道内有毒物质,有排毒作用。
7.与苹果一样,双向调节肠胃,脾虚泻滞吃可止泻;便秘吃润肠通便。
8.培干磨粉有助胃溃疡愈合。
甘蔗:
本身带凉,体质虚寒不宜多饮。
黑皮蔗:温和滋补,喉咙热盛者不宜;
青皮蔗:味甘性凉,解肺热和肠胃热。
寒痰者(白而稀)勿饮。
1.润喉生津、解除心胸烦热、口干舌燥
2.小儿出水痘麻疹时,当水冲饮。
青皮蔗+白茅根+红萝卜煮水=清热
柚子:
性质平和、润肺止咳。
1.含丰富纤维质(天然通便剂)、维生素C(天然泻剂)、维生素P,促进肠道蠕动。
2.所含果胶可降胆固醇、维P增加血管弹性、维C能通便兼对抗令人衰老的游离基。
3.果汁中含类似胰岛素的物质、降低血糖。
经常感冒、咳嗽、气管敏感者:鲜柚留皮去核+正北杏、贝母、未经漂染银耳各一30克+蜜糖炖,强健肺部